口袋购物25版钱多人傻节选版
(速途网专栏 作者:张小湖)我有一个女同事酷爱逛淘宝,心情差的时候要逛,让心情舒缓;心情好的时候也要逛,让心情更好;工作空的时候要逛,为打发时间;工作忙的时候更要逛,调剂身心啊!
请注意,她只是逛逛而已,而不是买。
有一次我小访她若干问题,她是这么回答的:“女性天生喜欢购物,并且喜欢购买闪亮好看的东西。”
“将商品一件件的放在购物箱,就仿佛已经买回家了一样,拥有一种满足感。”
“如果逛和收藏是一种愉悦,那么到了支付环节时就成了痛苦了。一方面是要花不少钱,另一方面是家里未必真放得下。”
看来,女性和男性的消费行为与习惯真的具有天大的差异,女性更注重购买的过程。这也是导购类app最大的特点:做购物之外的生意,注重搜索、收藏等消费过程。这二者和购买真的没有半点直接关系,但却贡献了超过50%的成交量。
嗯,终于扭回话题了,本文主要的探讨对象其实不是女性消费行为,而是导购类app。鉴于导购类app的文章还未修改完(感谢编辑的建议,正闷头苦改中),在此先行发布“口袋购物”的部分。其实朋友万能的大熊已经对这款app做了一个准确定义“美丽说模式团购的推广”,针对2.5新版,笔者这个定义还不够性感,加几个形容词就差不多了:
钱多,人傻,专注于“逛”。
钱多,口袋购物已经获得了两轮融资,并且是敢花钱的主,在北京可以看到其铺天盖地的推广,据说不久前仅分众传媒的广告就投了一个亿。虽然这个金额被口袋的人否定了,但打个折扣,起码也有大几千万吧,既然出了2.5版本,看来又要花不少钱进行推广了~
口袋购物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广告费呢?这是人傻。君不见美丽说、蘑菇街类电商网站何曾花过大手笔广告费推广费,他们都在微博、微信朋友圈里做刷屏呢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社交化推广其实是低成本、最有成效的推广方式了。
还有一条证明“傻”的案例是:500万的500万的扔着玩。口袋在3月份为了推全网比价功能,开卖1999元的mini IPAD(参考口袋创始人王珂的微博:,据内部员工抱怨,此次售卖口袋至少亏了500万!这500万包括口袋先自行进货的费用,以及差价补足的费用,再贴上快递费、发票费用等系列费用,最后算下来,狂赔500万!
最后谈谈“逛”。纵观这类导购类app,他们的产品重心或者说“成功秘诀”其实都不在于成交,而在于购物体验,在于一种“逛”的过程。
美丽说的有两大亮点功能是“逛宝贝”、“翻杂志”,前者是浏览体验与鼓励分享,后者则有些像不同类型女性聚集的豆瓣小组。
和美丽说一样,蘑菇街的特色功能也是“逛”,只不过其名字是“发现时尚”,另外就是“反向团购”,支持网友发起团购,达到一定数量后商家确定团购。
至于口袋购物,在其2.5新版中则完全是围绕“逛”开发了,例如猜你喜欢、好店、特卖会等。
猜你喜欢的始作俑者貌似是豆瓣电台吧(不是很确认)?当时对这个功能很是喜欢,因为除了那几首老歌之外,笔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歌,如果豆瓣能告诉我那得跪谢了,可是豆瓣推送了几首歌都不是我喜欢的之后,就果断停用了。
而口袋的“猜你喜欢”要相对精准,比如我搜索过童装,点击猜你喜欢,口袋就猜我喜欢童装了,幸好猜用户的消费习惯比猜用户的文艺需求要简单的多~
特卖会的功能更牛。还记得文章开头分享的那个案例吗?其实不止女同事一个,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同胞喜欢收藏而超过购买。特卖就是将收藏最多的商品反馈给商家,然后打个折扣给消费者……特卖会就是压倒女性消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,你喜欢收藏,我针对你的喜欢打折,现在你还能不买吗?
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,特卖会的功能有点像阿里在做的数据挖掘,或者百度做的词义分析?看来好的功能都是相似的。
好店没什么好说的,这就跟收藏商品的需求一样,用户也有广泛的收藏店铺的需求。值得重点谈的是全网比价,这个口袋花了500万去推的功能。随着口袋陆续接入淘宝、京东等电商的数据,这个比价系统已经逐渐发挥出其优势:当容纳的商品越多的时候,就能找出更便宜的商品,而真正的把实惠让给消费者。
而其他电商导购不具备该特点的原因在于,他们依靠淘宝客获取佣金收入,而口袋比价推荐的一些店铺并没有接入淘宝客,这部分佣金被用来压低成本回馈消费者了。
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,有点收不住了,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下笔者眼中的口袋购物来结尾:怀着做京东的心,花着做淘宝的钱,干着苏宁的事……
看好你哦,口袋!